国际合作

Hongyi Honor College

交流分享

体验分享 | 剑桥大学暑期交流分享

来源:弘毅学堂    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14日 22:19     阅读:

一、国际交流回顾

2018730-2018820日,我参加了由国际交流部主办的剑桥大学暑期交流项目。项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周的Option苏格兰旅游和后两周的剑桥大学课程。

在第一周的Option期间,我们跟随老师的带领,游览了苏格兰的名胜好景,体味到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历史魅力:莎士比亚故居(Stratford upon avon)是16世纪的老房,是几个世纪的沧桑,斜坡瓦顶、泥土外墙,那跨越空间却永隔时间的冲击是如此巨大;曼城Manchester是英国城市重建的典范之一,英国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从中窥探一二;在享负盛名的湖区(Lake District),水天一色,鸥鹭翔鸣,这里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相得益彰;爱丁堡Edinburgh城市弥漫的社会人文之美令人惊叹,我们于爱丁堡市最高点——爱丁堡城堡上寻觅古老神秘,又在夜晚的爱丁堡大学里,漫走畅谈,师生亦友;从NewcastlWhitby,我们坐着北约克荒原小火车,听着蒸汽时代的鸣笛,透过浓白的蒸汽,我们穿越了沼泽国家公园,欣赏湛蓝的天穹与金黄的草地;最后在阳光照耀下的Bakewell小镇,在古老的五孔桥里,潺潺的流水声中,我体味到英国人独特的安适惬意。



第二周始,我们抵达剑桥镇,入住剑桥大学。

课程——覆盖面广,强调互动

来剑桥之前我不免为难以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而忐忑不安,好在Communication课程帮助我在短时间内适应了全英文授课,教授也大多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涉及到艰深复杂的专业词汇时,总会赋予通俗的解释说明。

开设的课程内容围绕“博雅”主题展开,含括通识类和专业类课程。通识类有沟通技巧、文化交流等,专业类有建筑、经济、法律等。通识类课程对我而言较为轻松,课程的重点不在于理论学术,而更多看重生活实际的应用和充分的师生互动。不同于国内的传道授业式教学,剑桥的教学是交流式的,学生在发表见解、提出想法的时候,一方面吸收了知识,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了老师的灵感。课堂成为了师生共同的花园,而不是老师独奏的舞台。正如第一节课老师讲到的:“交流是说者和听者共同完成的事情,说者的目的是让听者理解,听者为了理解会反馈信息,由此产生了交流”。可以说,这种“双向”教学模式实现了双倍的促进提升。但是由于互动占据课堂较大时间比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多地放在课后。

同样地,专业类课程也把师生互动作为重点。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课上,我首次接触到了哥特式建筑和彩绘玻璃。除却课堂上的内容,教授特地带领我们去了剑桥的国王学院“实地考察”。这种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模式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英国的哥特式建筑文化和其背后丰富的历史内涵,相较于国内教学的刻板,英国的教学模式似乎更加灵活多样。教授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炯炯目光里燃烧着对建筑艺术无尽的热爱,这才华横溢的长者对学术的投入和热忱感染了我。在经济与心理学这一门课中,教授介绍了一些听起来无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会产生影响的因素——心理因素,我从中受益良多。

CF22

在剑桥,每位教授都会认真备课,不仅做到把课堂内容讲得丰富有趣,还努力地让他们面前这一群有着文化差异的中国学生产生共鸣。此外,英国的老师们不太喜欢拘泥于讲台和教鞭,他们偏爱走到同学们当中去,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并产生眼神交流,收获学生反馈。你可以随时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疑惑,教授们总会给你耐心而细致的解答。


学生——钻研学术,全能精英

我们直接接触到的剑桥大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助教,他们大多是在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一部分在攻读MBA。他们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不功利。他们履历都十分丰富优秀,本科研究生大都出自名校,有的甚至工作五年后回来读博,令人敬佩。不同于国内大学生攻读学位的原因,比如找工作、高薪资等,他们之所以选择深造是因为兴趣和热爱。而且,助教们不仅是精通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还是广泛涉猎的全能精英,让我了解到真正优秀的人不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硕果累累,而且对其他学科保持学习的兴趣、对社会时事有独到见解,做到全面发展。他们的优秀,不断鞭策我前行,成为我努力的榜样,能结识这样的朋友,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生活——注重隐私,绿色人文

CC53

我们住在Christs College的学生宿舍里面,第一次享受到了单人宿舍的美好。空间虽然不那么大,但是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隐私和个人空间的重视和保护。在自带厕浴、360度全景阳台的单人间,夕阳西下时,打开窗户,跨上阳台,欣赏落日余晖晚霞,感受清凉的微风吹拂脸庞,好不舒爽!偶尔还能和隔壁的邻居从阳台上串个门,传个话,比起在手机上用微信聊天,这种别开生面的交流方式是一种别样体验。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草坪,有些地方还有大的绿地。每周都会有学生在草坪上举行私人party或者舞会,这提供给了学生充分的课外休闲时光和social time


活动——英伦社交,文化熏陶

剑桥之行期间,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既陶冶了身心,又领味了剑桥独特的人文魅力。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亲自坐船漫游在康河,仿佛同百年前的徐志摩心意相通。

康河畔的草地上,热情的阳光下,我们燃起烟火,备好食材,合作互助完成了一次完美的barbecue。享受的不仅是自己烧烤的美食,更是朋友间的惬意和美好的时光。


最后的高桌晚宴,大家穿上正式的礼服,迎接属于自己的结业典礼。在晚宴上,第一次学着以一个大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庄重的氛围在心上触发的震动久久不停。

二、心得

1.西方课堂模式与中国课堂模式的差异

我国高校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在教学环节、设备的使用、知识重难点讲解等方面完全负责。课堂上教师主要依靠教科书、黑板粉笔或者PPT演示展开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是单向性的知识灌输。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正逐渐开始重视讨论班这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是模式运作还是不够成熟。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自由表达思想和勇于质疑的精神被限制。

剑桥大学的课堂则让我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自由平等精神。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授每讲完一部分内容就会积极向学生询问听课情况,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见解,与之展开讨论。讨论越激烈,氛围越活跃,教授越高兴。除了理论的教学,教授还负责解答问题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这种崇尚问题意识和自由平等的课堂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既保持并发扬了质疑精神,又能不断地进行思维的流畅性、延展性学习。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往往是持鼓励态度的,并认为即使是一个学生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学习模式的合适选择

即使到了全新的教学环境,刚开始我还是用着中国学生的一套学习模式。起初的课堂上,我只会盲目地做笔记,因此错过了听和说的过程。而同班的其他几名学生却踊跃发言,见解独到。所获无几的我意识到需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了。我开始了以听、说为主的学习模式,这促使我不得不全神贯注来收集、整合、消化信息,我的听力、理解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笔记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在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理解能力。相较于中国课堂对艰深理论教学的重视,英国的课堂里的理论往往更加容易理解。认真分析环境,结合自身条件,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是我从中学到的。

三、总结

经过了两周的剑桥之行,我想我对我来英国之前的疑惑有了新的认识。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爷,乃大师之大也。虽然剑桥大学的校园现代化程度可能比不上国内的一些高校了,但它那深厚的人文底蕴、悠远的历史传承,令世界无数顶尖学者和莘莘学子趋之若鹜,可能正是因为在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上面的大力投入,剑桥大学才能三百多年来经久不衰,光辉长存。


(文案/图片 | 张文琳 弘毅学堂 数学班




上一条:学术交流 | 耶鲁大学科研实习分享

下一条:体验分享 | 剑桥大学学期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