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Hongyi Honor College

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庆建党百年,重回武汉大学西迁旧址———记弘毅学堂2019级国学专业方向学生乐山游学

来源:弘毅学堂    发布时间 :2021年07月15日 12:22     阅读:

(通讯员:王楚惟)沿着布满青苔的石板向上,在陋巷之中穿行。天蒙蒙亮,小雨润如酥,从乐山的古城墙望去,一眼仿佛可以望穿历史的尘埃,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武大人最后的坚守。

6月近晦,正是即将敲开大门步入盛夏的时节,结束了一学期繁忙的生活学习,值此建党百年,普天同庆之时,武汉大学弘毅学堂2019级国学方向踏上了武汉大学的西迁老路。重走西迁路,再寻那个烽火年代武大学子教员的风貌。

2021年6月26日,一天的舟车劳顿,扑面而来的是不同于武汉的凉风,乐山城似乎大家从未来过,似乎大家早就来过,与陌生而熟悉的乐山重逢,一行人兴致高涨。

次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本次游学的第一站——武汉大学抗日西迁旧址,即乐山文庙。八十多年前,一批武大人向西来到乐山,以乐山文庙为校本部,其中,文学院、法学院在尊经阁、崇文阁,图书馆在大成殿,教室在两庑殿,校长办公室在崇圣祠。几百名教员和近千名学生重聚在此,为当年岌岌可危的华夏,保留一丝知识的火种。他们学习于此,研究于此,奋智于此,昂扬于此。古老的文庙,坐落在闹市一隅,红墙绿瓦,掩着荷花,藏着树影,现在已经变成武汉大学西迁文化基地,记录着当年西迁时的人与事。

(弘毅学堂师生在西迁纪念牌前合影)

身为国学专业方向的一员,正如郭齐勇老师所说:“要传承中国经典文化,传承祖国的文脉”,国学方向的学生在文庙简单举行了一次祭孔仪式。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乐山的文庙又久违地传出读书声,论语中的智慧被一句句念诵出来,象征着国学方向对于先圣的经典始终传承。

(乐山文庙前祭孔诵读)

据章心绰《武大乐山时见闻》中记载,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铁蹄所到之处满是疮痍。“为维护和延续民族生存之急切的需要之供给”,1938年,武大校务会议决定迁校乐山。同年7月,“国立武汉大学”名牌高悬于校本部——乐山文庙贤关门前。而龙神祠作为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部第二男生宿舍,“住文法学院同学四百人左右”。充实的生活背后是苦难的时代,现如今在窄巷中穿行,从城墙上翻过,同学们彷佛可以看见,雨中的白衣学子们,背着行囊,仍然不负求学的渴望。

次日下午,同学们继续赴眉山、观三苏祠,去探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东坡居士儿时的环境,去看看何种水土,才能孕育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同学们在这个颇具苏州园林气息的院子中,欣赏美景,听着穿林打叶声,吟啸徐行。走出三苏祠,回望晚霞斜照着的红墙环抱,绿水萦绕,使人不禁想起清人杨庆远题写的那幅楹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万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三苏祠合影)

2021年6月28日上午,国学方向一行人乘车到达安谷镇的战时故宫遗址,体验当年文物的西迁史。此处遗址纪念馆为当地的农民企业家自费修建,这种对于文物文化的坚守和热爱,是值得全体同学们学习的。文物不是沉默的器物,他背后孕育着的中国历史,使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得以显现于众人面前。作为国学的学习者,也要不断培养文物知识素养,才能在新时代的洪流下,为中国的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下午3时,游学的地点转向了名胜古迹,众人攀登了乐山大佛,又寻访了马一浮先生建立的复性书院所在的乌尤寺,感受武汉大学先辈学者的精神力量,体验闻名世界的佛教景点。当日晚,同学们来到乐山师范学院,与沫若学院的师生交流。乐山同学们的热情让同学们感动,师院向老师做关于国学学习经验的分享,令大家受益匪浅。从和向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向老师是从武大国学班走出的学生,作为师兄,也作为乐山人,他结合自身经历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国学的感悟,强调作为国学方向的学生,打好古文献学基本功、学好外语与写作的重要性。谢老师则在论文写作方面给同学们很多建议:做学问当下苦功,读书要读名著,对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则更要多读读那些相关的书目,对于学术前史要有较为熟悉的掌握。在学术创新方面,因为前人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可能一时难以有新的发现,但如果坚持读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来到乐山师院,像是来到武大在乐山的又一个“家”,同学们一起交流,畅所欲言。

(弘毅学堂国学方向师生与乐山师范学院师生座谈会)

“层岩削壁跨千里,坐镇西南势独雄。元气昆仑磅礴外,祥光隐现有无中。珠璎宝佛留金相,金碧楼台依半空。纵是蓬莱并弱水,消虚难与此相同”,最后一日,同学们访求了普贤菩萨的道场,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

离开武汉来到乐山,走过文庙、龙神祠、乐山师院,像是与武大再次重逢。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乐山期间,武大师生秉承“明诚弘毅”的校训,栖于竹溪水畔、岷江两岸、古市巷弄,弦歌不辍,教育报国,砥砺开创了战争年代大学教育的高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武汉大学的西迁精神将被同学们永远铭记在心。

回顾西迁历史,更知治学之不易,大学教育之不易,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之不易。落后就要挨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党的生日之际,弘毅学堂2019级国学来到乐山,回顾历史,更要不忘历史教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武汉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神,认真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次乐山之行,同学们收获颇多,也更当以此奋发图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国学人,做新时代新青年!


上一条:以学问磨智识、以实践拓视野——记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2021年莫干山实习实训

下一条:庆建党百年,重回武汉大学西迁旧址 ——记弘毅学堂2019级国学方向乐山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