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至5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人文班26名本科生在弘毅学堂责任教授潘迎春老师、副院长方萍老师以及辅导员陈元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西安市,展开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深度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古都的深厚底蕴,于历史遗迹中体会中华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9月2日,实践队首站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师生们沉浸式地参观了这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地下军团,感受来自千年前的震撼。踏入一号坑,由千余件陶俑组成的庞大步兵军阵气势恢宏,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行军号角;二号坑的“多兵种混合军团”则展示了秦军精妙的战术布局,骑兵、弩兵、车兵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规模最小的三号坑作为军阵的“指挥中枢”,展示了秦国的作战指挥方式。同学们从陶俑的发丝、铠甲的纹路中,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极致匠心,让书本中的秦代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9月3日上午,师生们走进拥有九百余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一天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使得此次文化寻根之旅更添一层特殊的时代意义。在“金石渊薮,翰墨津梁”的艺术殿堂中,同学们为《开成石经》的宏大规模所震撼,为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的碑刻精品所吸引。通过观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珍贵文物,并借助现代科技体验拓印技艺,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脉的千年传承与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当日下午,实践队来到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观摩“古代文明展”,沿着石器时代、周、秦、汉、唐的历史主线,穿越时空。从蕴藏先民智慧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到彰显礼制初兴的西周青铜鼎簋;从印刻王朝豪情的“汉并天下”瓦当,到闪耀帝国富庶的金饼马蹄金;再到展现盛唐气象的鸳鸯莲瓣纹金碗与三彩载乐骆驼俑,一件件国之瑰宝,让同学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有了更整体的认知,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


9月4日上午,师生们赴法门寺文化博物馆考察。行走在长达1230米的佛光大道上,瞻仰高达148米、供奉着世界唯一释迦牟尼佛指骨真身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庄严肃穆的氛围令人心生敬畏。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意外发现,使佛骨舍利及两千余件唐代珍宝重现于世,正如诗云“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通过参观博物馆中的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杖、八重宝函等稀世珍品,同学们对唐代的宗教、茶艺、宫廷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切身领略了大唐盛世的辉煌气象。下午,实践队继续探访唐代帝陵——乾陵与昭陵。在乾陵,师生们了解了其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帝后合葬陵的独特性,并对武则天的无字碑与唐高宗的述圣纪碑背后的历史意蕴进行了深入探讨。六十一尊无头蕃臣像静立于此,生动再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盛景。随后,在昭陵博物馆,大家通过墓碑石刻、壁画等文物,进一步了解了唐代陵寝制度与历史人物,增强了对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9月5日,研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与兄弟院校的书院师生进行交流。在彭康书院和南洋书院,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西安交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书院制育人模式。通过与彭康书院师生的座谈,大家探讨了书院在融合多学科、提供个性化辅导、营造社区文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书院在给学子们提供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多元的成长空间的同时,也在进行持续的优化改革。弘毅学堂副院长方萍老师对此总结道:“书院是一个促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平台载体,弘毅学堂一直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将书院文化教育融于学院专业教育之中,不段推动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今后,还将继续通过书院空间建设和书院文化建设持续不断地支持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此次西安研学实践活动,是一场集文化体验、历史探寻与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知行之旅。从秦汉的雄浑到盛唐的恢弘,从古代的物质文明到现代的教育理念,弘毅学堂的师生们在行走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这次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认知,更通过与千年文物的“对话”,激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敬畏,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将在每一位学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求索、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