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新的征程
有幸获得了大四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交流学习的资格,这对于一直很向往新环境的我来说,可谓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契机。
说到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便会跃入脑中,然而八月底坐上飞机,我们正式启程前往的才是澳大利亚名副其实的首都,堪培拉。堪培拉没有悉尼、墨尔本的繁华喧嚣,与其说是首都,不如说是一个大乡村,淳朴而恬静。这里看不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有的地方都是风口;看不到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偶有袋鼠一家闲适走过;看不到夜幕下的灯红酒绿,想逛街都得赶在五点之前。这就是堪培拉,空旷的过分,却安静的恰到好处。要说在这个不紧不慢的城市里如果还有磅礴的生气的话,那一定是大学的所在,而我们将要去学习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正是这生气的来源之一。澳国立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始建于1946年,是澳大利亚第一所研究型大学,也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ARU)、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roup of Eight)、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的成员,它是唯一一所由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创立,全澳唯一享有国立大学资格的最高学府。QS世界大学排名第24名,连续15年蝉联澳洲第一,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生就业能力排名位居第21名,澳洲第一,算得上一流的世界名校。
抵达堪培拉后,我们入住了同学五人合租的小窝,房子位于一条名为Hope Street的街道上,充满了希望和正能量。屋前屋后的小院散发着冬天渐逝的生机;
门前门后的绿植已抽新芽,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屋顶里还住着两只负鼠,白天歇息,晚上便在树梢间腾挪;听着窗外不经意的鸟啼,一切都如诗如梦如画。
l 新的工作生活
作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子,我们自然是来交流学习,拓宽见闻的,并且要在这海外实习的七个月内,完成我们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这个优本项目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余迪老师正是我们武大生科的校友,同时我也有幸进入了余老师的实验室学习观摩。
余老师主要研究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类群,属于获得性免疫的范畴,而我拿到的课题也和此相关:运用感染和免疫模型探究血液中cTfc细胞的特性。Tfc细胞是一类效应型T细胞,被证明能够进入淋巴器官中并对HIV等病毒感染有一定程度上的清除作用,有望成为治疗部分病毒感染和癌症的免疫疗法中新的靶点细胞,研究意义重大。一般来说,研究免疫系统会用到动物模型,最为常见的就是小鼠模型,我课题中的感染和免疫模型也是小鼠模型,为此我参加了澳国立相关动物机构的培训,并获得了一些可以进行小鼠工作的资格证明。在澳洲,动物的福利备受关注,实验用的小鼠从出生就会保持无菌的状态,如果被这样的小鼠咬到,也不用进行疫苗注射,用他们工作人员的话说,就是小鼠比我们还干净。在处死小鼠时,也要尽可能选择无痛的方法,比如颈椎脱臼,二氧化碳等。在进行实验时,绝不允许小鼠意外死在笼中,要定期检查,如发现小鼠身体状况不好,应立即处死。不仅是小鼠,像袋鼠,考拉,鸸鹋等大部分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都有十分健全的保护法,他们对动物的关注和关爱,值得我们学习。
在实验室的这七个月,除了掌握新的实验技巧,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我认为最值得高兴的是遇到了一群有意思的人。我们会一起探究新的课题,互相帮助解决实验问题,一起穿过两个球场买午饭,一起在闲暇之余说笑谈心。他们也会为我过生日,在我困难的时候无偿的帮助我,在我失落的时候鼓励我,像一个不分国籍的大家庭,令我感动颇深。
l 新的见闻感悟
除了工作和实验,澳洲的文化才是令我感触最深的方面。初到堪培拉,第一感受就是空旷,习惯了在武汉熙熙攘攘的生活,乍见一个没车没人的“空城”,我想任谁都会觉得十分意外。这里的自行车道只有一辆自行车那么宽,因为基本不会出现两辆车并排的情况;这里连商场也只有两层,地广人稀,根本不需要摩天大厦;这里各种动物都可以大摇大摆的过马路,因为有车出现的频率并不一定比动物高;这里的店面许多下午四点半就会关门,开到晚上的可能只有超市和酒吧。总而言之,空和静是构成堪培拉的两大主要元素。
第二个让人不适应的方面应该就是方向,我去过的美国和中国一样都是左驾驶,靠右行,而澳大利亚却是右驾驶和靠左行。这就经常导致在过马路或者上扶梯时,我们会和别人撞个满怀,十分尴尬。第三个方面自然当属澳洲的野生动物,除了袋鼠,野兔等横行无忌外,澳洲更是毒物的天堂,家中突现巴掌大的蜘蛛实属常事,衣柜中有小蛇安家令人惊慌,去海滩更要远离水母,说不定下一秒你就会不省人事。但是在这里生活却并不危险,反而自有一番乐趣。
堪培拉虽然人口稀少,但文化却十分多元,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有各个国家的餐馆,也有各种文化的节日,让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堪培拉的人也十分热情好客,家中经常party不断,周末也要邀一两好友,去酒吧畅饮甚欢。
除了堪培拉,圣诞前后我们还去了墨尔本,瞻仰了一番大城市的风采。相比来说,墨尔本市中心区域比较类似我们的北京上海,但周边大部分地区依旧是大乡村,有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感觉。
出了城区,我们沿着大洋路,一路向南,领略了别样的风采。
总而言之,澳洲之行不仅让我在学术的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认识了有趣又美妙的人儿,开阔了视野和胸怀,也让我接触到了其他国家的文化,环境和情怀,令人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文案/图片 | 弘毅生物 赵子轩)